国际化是现代职业教育加速发展的重要标志。2022 年 2 月,我国教育部在其发布的《关于 2022 年职业教育重点工作介绍》中提到,2022 年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改革攻坚的关键年,要让职业教育“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文件提出完成两大任务——“提高质量”“提升形象”。其中,“提升形象”是职业教育综合发展的外在显现,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的集中反映。在职业教育形象层面,德国可谓是声名远扬。其老牌职业教育国家的称号使得“德国制造”享誉全球。
从 2015 年开始,德国联邦政府每两年对其教育科研领域的国际合作进行总结报告。2021 年 11 月,德国内阁会议正式通过联邦政府第三期“教育科学研究国际合作报告”(2019-2020 年)。其中在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板块,重点关注了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和扩大教育国际资格认证两个方面。那么,德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以提升职业教育形象的呢?
持续完善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顶层设计
(一)与时俱进的清晰发展战略
在政策制订层面,作为职业教育体制发展较为成熟的大国,德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联邦政府层面对外开展职业教育合作的部门主要有联邦教研部(BMBF)、德国外交部(AA)、联邦经济与能源部(BMWi)以及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BMZ)。2013 年 7 月,德国联邦政府专门出台文件,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建立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圆桌会议工作机制。确立四个部门分工如下:德国教研部负责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开展持续性的战略合作;德国外交部以驻外机构为依托,建立圆桌会议机制,协调各方在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时更好地进行信息交流和协作;德国经济与能源部支持德国海外商会以德国职业教育为样板,搭建国际合作平台;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负责在发展援助框架内与发展中国家开展职业教育合作。
通过四部门明确分工,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得以推广,建立了遍及全球的伙伴关系。随后,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BIBB)于 2013 年底在波恩成立,作为负责其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中心咨询机构。2019 年 5 月,德国联邦政府更新发布《联邦政府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战略》,在2013 年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强化各国在战略性规划和具体行动上的协调性,以提高政府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实效性。
(二)分工明确的高效发展平台
在政策实施层面,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国际合作办公室(GOVET)及职业教育国际推广网络合作平台(iMOVE)发挥了重要作用。GOVET 设立于 2013 年,负责汇集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信息,协调各参与方的行动。
GOVET隶属于联邦职教所,是具有“领航功能”的主管机构,负责联系职业教育合作单位并为他们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在联邦国际合作框架内,为合作国家提供职业教育方面的支持;在双边国家伙伴关系框架内落实合作;与国际伙伴共同立项并推进项目实施。现在,GOVET 为联邦教研部的 5 个欧盟国家和 10 个非欧盟国家的双边合作项目提供专业帮助。
iMOVE 由联邦教研部创设,隶属于联邦职教所职业教育国际化部门。该平台旨在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国际合作,帮助有意向的国家与德国培训供应商建立联系,并开发、维护关系网络。iMOVE 通过打造“培训——德国制造”品牌,为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进行国际宣传与推广。2017年起,iMOVE 入驻德国海外商会(AHK)上海的办公室,在中国对德职业教育感兴趣者与德国培训供应商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目前,该平台与 200 多家德国培训供应商合作,他们都以实践导向、精准契合行业需求为特色,其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随着行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
(三)双相促进的输入、输出体系
从顶层设计的逻辑来看,德国政府的职业教育国际化目标分为两个层面,两者双相促进、互利互通。一方面,协同合作伙伴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发展双元制职业教育,并在此过程中支持各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政策对话,扶持海外德国职业教育机构;另一方面,支持和满足德国企业在海外的人才需求,为德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提供帮助,与此同时,为德国未来引进更多符合本土职业教育标准的优质劳动力打下基础。第一个层面侧重于输出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规范,以提升国际形象和国际声望;第二个层面则为未来引进各国优质人才打下基础。
长效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项目
除了联邦层面的政策指导、监督及下属常设机构的政策实施之外,德国工会、行业协会、民间组织、企业联盟等多个主体,也从多个角度长期参与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项目。截至目前,三大项目被德国联邦教研部明确列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项目。除此之外,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项目也为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做出了贡献。
(一)战略项目
1.国际工会职业教育与培训联合项目(Unions4vet)
该项目最初是在欧洲层面,旨在提高各国工会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参与度,从而提升参与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项目由德国工会联合会(DGB)和职业培训机构教育公司(bfw–Unternehmen für Bildung)负责协调和实施,至今仍由联邦教研部资助。自 2017 年以来,非欧洲国家工会(哥斯达黎加、南非、美国、墨西哥)也陆续加入进来。
2. 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网络项目(VETnet)
VETnet 项目由德国联邦教研部发起,于 2015 年 6 月启动,旨在将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引入到 11 个德国海外商会所在的国家(巴西、中国、希腊、印度、意大利、拉脱维亚、葡萄牙、俄罗斯、斯洛伐克、西班牙和泰国),该项目由德国海外商会(AHK)具体执行。
3.熟练工艺—国际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SCIVET)
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研部资助,由德国中小企业联合总会(ZDH)负责。受德国经济部支持,该总会掌管了 84 万家德国中小企业,是包括德国小商业和手工业等商会和协会在内的庞大组织,也是德国手工业在国家层面的最高机构。项目旨在培养手工业职业教育专家,为有需求的对象国提供人才及技术支持。为此,设置了协调部门,用以了解和对接对象国需求;同时基于德国技术工艺部门的质量标准,开发出一套国际职业教育与培训合作的综合分析和规划应用平台。德国专家和非德国合作伙伴可以通过该应用平台确定对象国的具体培训需求;平台也有助于确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当地机构和企业,为德国与对象国量身定做适切的合作方案。
(二)各级各类项目
1.经济团体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项目
德国一些著名的经济团体,例如德国经济发展及职业培训基金会(SEQUA 基金会),也会设立平台,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2010 年以来,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资助开展职业培训伙伴关系计划(BBP),40 多个德国商会和协会共同合作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 60 多个。
2.工会联合会、国际联盟及各类机构开展职业教育国际合作
德国各级各类组织,例如德国工会联合会,德国青年、社会及教育工作国际联盟(IB),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等也开展或参与各类国际合作项目,在人员和资源等配置方面提供支持。
3.参与欧盟及国际合作计划
积极参与欧盟“伊拉斯谟 + 计划”,促进职业教育领域师生在欧洲范围内的流动,协助职业教育机构建立国际合作交流网络。参与并引导欧洲职业教育联盟的建设,支持欧洲相关国家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并与奥地利、瑞士等国联合构建了“双元制”职业教育信息咨询网络。
通过职业教育国际会议加快国际化发展进程
(一)通过联合国国际会议,整合资源、促成顶层设计
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职业教育领域最重要的机制性会议,每 12 年举办一次。第一届大会于 1987 年在原民主德国首都东柏林举办,主题是“发展与改革职业教育”。2012年 5 月 14~16 日,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大会发布了《上海共识》等文件,为各国深化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服务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繁荣稳定,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次会议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联邦教研部与中国教育部,在上海共同举办了“移动中的技能:全球趋势、地方共鸣”会议。这次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的后续会议为深化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承办欧洲层面国际会议,推动欧盟职业教育合作进程
1.《奥斯纳布吕克宣言》
2020 年 9 月 16~17 日,在 德 国 奥 斯纳布吕克举行了欧盟成员国教育部部长非正式会议。会议讨论了新冠肺炎疫情对职业教育的影响、推进欧洲技能议程等主题。会上发表了《奥斯纳布吕克宣言》,旨在使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现代化,并加深欧洲教育领域的跨界合作。宣言强调了几点:提高就业能力;培养大学水平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优秀教师;确保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的对等;简化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之间的转换;让欧盟成员国公民体验跨境学习与跨境工作。
2. 欧洲职业技能周
欧洲职业技能周活动自 2016 年由欧盟委员会发起,旨在定期、全方位地展示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成果,截至目前共举办过 6 届。2020 年,该活动原计划由德国柏林线下承办,后由于疫情改为线上举办。在为期 5 天的活动周中,来自 74 个国家的 6000多人参加了 18场会议。今年,该活动将于 5 月 16 日 ~20 日举行,并以“职业教育和绿色转型”为主题。
3. 欧洲职业教育机构联盟年会
欧洲职业教育机构联盟(EVBB)是一个欧洲伞式协会,其成员是国家、地区和地方级别的协会、教育机构和教育服务提供商等。该联盟旨在提高欧洲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并在欧洲范围内加大职业教育力度。联盟 2010 年在葡萄牙里斯本首次召开年会,2012 年 10 月 4~5 日于德国法兰克福举办以“社会凝聚力——弱势群体的劳动力市场融合问题”为主题的年会。
2021 年 12 月 1~2 日,欧洲职业教育机构联盟于希腊雅典举办了以“后疫情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主题的年会,聚焦于解决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成立于1949 年的德国青年、社会及教育工作国际联盟作为欧洲职业教育机构联盟的成员之一,承办了该会议。
(三)举办全球范围职教国际会议,参与全球治理
1. 国际工会职业教育与培训联合项目进展会议
自 2015 年起,德国共举办了 4 次国际工会职业教育与培训联合项目的进展会议,分别为 2015 年的“德国柏林——项目启动会”,2016 年的“希腊雅典——南欧职业教育培训国际会议”,2017 年的“拉脱维亚里加——从工会角度看职业教育和培训治理国际会议”,以及 2018 年的“德国柏林——国际资产负债表发布会”。
2. 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网络项目跨边界会议
在这一项目框架内,德国由大学牵头共承办了两次职业教育国际专家会议。分别为 2015 年 9 月 2~4 日,由不莱梅大学技术与教育学院承办的以“21 世纪创新观念”为主题的不莱梅职业教育跨边界会议,以及 2017 年 8 月 16~18 日,由罗斯托克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与不莱梅大学技术和教育学院共同承办的以“社会层面及社会参与”为主题的罗斯托克职业教育跨边界会议。
3. 紧扣时代热点问题的学术研讨会议
2006 年起,联邦职教所发起欧洲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论坛,旨在加强职业教育领域现有合作,并寻求新的合作。依托该论坛,在不同国家定期举办合作伙伴会议。2006 年,首次合作伙伴会议于德国波恩召开,主要议题为欧洲资格框架(EQF)的发展。来自欧洲各国的 16 家合作机构参加了会议。
此外,联邦职教所经常就时代热点问题召开国际会议,例如 2015 年针对金融危机导致青年人失业问题召开“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经济学:市场 - 机构 - 体系国际会议”,以提升青年人的就业能力;2019年第二届“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经济学:市场 - 机构 - 体系国际会议”,会议重点为数字化、教育决策和国际体系。
2020 年 7 月 1 日,德国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在其任职期间举办了职业教育研究国际会议。2020 年 11 月 6 日,来自14 个欧洲国家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及研究机构的 30 名高级代表线上参加了职业教育研究国际会议。
此外,德国大学及学术机构也经常召开国际会议,讨论热点问题,参与全球治理。例如,隶属于科隆大学经济和商业教育系的德国比较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中心,自 2010 年成立以来,共举办了三次国际会议,旨在让世界各国的顶尖学者和专家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交流经验、分享知识。
经验及启示
长期以来,德国政府将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作为其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其政策发展及实践经验相对成熟。可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持续性更新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保证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与时俱进,根据全球化社会背景和时代需求及时调整战略。
2. 政策制订层面与实施层面的合理分工。德国拥有逻辑严密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分工。将政策制订、资金资助和评估监督交给政府部门,同时下设实施部门或机构作为沟通协调部门,由该类机构带动社会层面的机构,如商会、企业等具体落实。具体实施机构扎根行业本身,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三类机构各司其职,大幅提升了实施效率。
3. 合理利用现代化手段,充分调动全社会乃至全球的资源和力量,为德国制造的输出及人才资源的引进创设条件。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合作与活动多采取线上方式。德国采用现代化评估手段,调动全社会乃至全球资源,打造了“德国标准走向世界——整合资源联合培养——积累优质人才储备——根据需求适当引进”的国际化发展链条。
4. 通过国际合作项目、举办或承办国际会议等,以点促面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德国充分利用其欧洲中心的地理优势,历史悠久的办会经验,举办或承办职业教育领域国际会议,引领全球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推动国际合作项目进展。
5. 研究先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德国职业教育高水平的研究既很好地提炼了德国职业教育自身的规律和精髓,也对合作伙伴国家及地区的职业教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为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开展国际化工作之前,系统、深入地对合作伙伴进行研究能够较好地规避风险、提高效率并提升合作效果。
尽管德国职业教育本身实践和理论都很扎实,但严重依赖其社会和文化土壤,传播和移植非常困难。长久以来,德国在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其职业教育模式在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依然参差不齐。
结合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以下几点或可为我所借鉴——
1. 因地制宜,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中国在职业教育领域尚不具备品牌优势,可通过调研,找到海外稀缺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领域,重点打造成职业教育品牌,保障其在本土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加大该领域的外语人才培养力度,在本土发展稳定的情况下,脚踏实地地走出去。
2. 以小见大,通过基层项目落地生根,而后发展壮大。成熟的标准和框架对于项目实施和落地都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现阶段,可从规模小、人员少、可操作性强的小合作入手。项目一旦开展,政府部门应及时跟进并提供所需支持。
3. 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建立研究部门与实践部门或企业定期交流的机制,以洞悉实践层面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和措施。
4. 强化心理认同,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职业教育思想宣传。只有全国范围内改变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增强职业教育的认同感,才能真正提升职业教育的国内和国际形象。